現在DVR很多(應該)都有(通通)都有這個功能了吧?!
那就是.....
容-錯-功-能-
有沒有龜派氣功的FU呀...
一般來說, 當錄影主機(DVR)發生異常錯誤時, 容錯功能可使主機恢復原狀態.
其中系統的異常錯誤包含局部錯誤(PARTIAL ERROR)及致命錯誤(FETAL ERROR)。
局部錯誤發生的情況有可能是硬碟錯誤、系統軟體錯誤、系統硬體錯誤等;當系統運行時發生局部錯誤時,數位錄影主機的容錯功能,可將系統恢復至原正常運作狀態(可能會發生重新開機狀態),避免系統異常。
但是當系統發生致命錯誤時,數位錄影主機的容錯功能已無法修復,錄影主機一般會不斷重新開機,管理人員可經由此判斷錄影主機功能異常,需通知相關技術人員檢修。
一般當發生系統異常時,相關技術人員會先經由系統日誌檢查錯誤發生時間及頻率,以判斷系統異常發生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上是小妹自己寫的, 如果有錯, 還望大哥大姐們指教.
以下是咕狗大神的神指導
參考連結: http://www.baike.com/wiki/%E5%AE%B9%E9%94%99%E6%8A%80%E6%9C%AF
下列內容由上連結截錄. <<不是我自己寫的喔!
根據不同情況,一個容錯系統可經歷以下階段:
(1)故障檢測:大多數失效最終導致產生邏輯故障。有許多方法可用來檢測邏輯故障,如同位、一致性校驗和協議違章都可以用來檢測故障。故障檢測技術有兩個主要的類別,即離線檢測和連線檢測,在離線檢測情況下,進行檢測時設備不能進行有用的工作;連線檢測提供了即時檢測能力,因為連線檢測與有用的工作同時執行。連線檢測技術包括同位和冗餘校驗
(2)故障限制:當故障出現時,希望限制其影響範圍。故障限制是把故障效應的傳播限制到一個區域內,從而防止污染其他區域
(3)故障遮罩:故障遮罩技術把失效效應掩蓋了起來,從某種意義上說,是冗余資訊戰勝了錯誤資訊,多數表決冗餘設計就屬於故障遮罩
(4)重試:在許多場合,對一個作業系統的第二次試驗可能是成功的,對不引起物理破壞的瞬間故障尤其如此
(5)診斷:對故障檢測技術沒有提供有關故障位置、性質的資訊進行診斷
(6)重組:當檢測出一個故障並判明是永久性故障時,重組系統的器件替換失效的器件或把失效的器件與系統的其他部分隔離開來,也可使用冗餘系統,確保系統能力不降低
(7)恢復:經檢測和重組後,必須消除錯誤效應。通常,系統會回到故障檢測前處理過程的某一點,並從這一點重新開始操作。這種恢復形式通常要後備檔、校驗點和應用記錄方法
(8)重啟動:如果一個錯誤破壞的資訊太多,或者系統沒有設計恢復功能,那麼恢復就不可能實現。僅當系統未受任何破壞時,才能進行“熱”重啟,並從故障檢測點恢復所有的操作。“熱”重啟相當於系統需要完全重新載入
(9)修復:即把診斷為故障的器件還原下來,修復也可以是連線進行的或者離線進行的
(10)重構:對元件進行物理替換之後,把修復的模組重新加入到該系統中去。對連線修復來說,實現重構不中斷系統的工作。